作者:Matías Andrade & Tanay Ved 來源:coinmetrics 翻譯:善歐巴,金色財經
要點:
-
Layer-1 平台上發生的創新正在升溫,帶來的變化要求我們使用數據來比較和對比這些不同L1 提供的不同功能和權衡。
-
比特幣正在從一個主要充當結算層的專用鏈發展為一個更通用的平台,利用其第二層功能的安全性,過渡到一個更通用的平台。
-
隨著最近的Dencun升級,以太坊正在向模組化區塊鏈架構邁進,利用專門的層來實現其功能,突顯了整體網路和模組化網路之間的差異。
介紹
隨著舊範式被拋棄、新視野的實現,數位資產領域的創新似乎再次升溫。比特幣正在從一個主要目的是充當交易結算層的專用鏈,發展成為一個更通用的平台,利用其非凡的安全性來服務第2 層功能。同樣,隨著最近的Dencun升級,以太坊正在朝著模組化區塊鏈架構邁進,並透過專門的層來處理其功能。我們也見證了像Aptos 這樣的新的第一層區塊鏈的誕生,它利用了不同的虛擬機,以及Monad 等其他區塊鏈,為EVM 帶來了平行執行能力。
在本期Coin Metrics 的網路狀態中,我們探討了第一層區塊鏈網路的多樣化前景,並了解它們對更廣泛的加密生態系統的影響。
是什麼構成了Layer–1?
在加密生態系統中,Layer-1 (或L1)是基礎層或基礎區塊鏈網絡,其他層和應用程式則建構在其上。 L1 區塊鏈網路是獨立的、去中心化的帳本,獨立運作並建立自己的共識、交易驗證和資料儲存規則。這些網路可作為基礎設施,並提供開發和部署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和其他基於區塊鏈的解決方案所需的基本功能。在過去的周期中出現了許多第一層,每一個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吸引力和成熟度。
第一層區塊鏈的類型
雖然所有L1 網路都具有去中心化和保護各自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徵,但它們可以大致分為兩種類型:專用網路和通用平台。
專業網絡:這些L1 主要是為了促進安全的點對點交易並作為強大的結算層而設計。例如比特幣、萊特幣和狗狗幣。雖然它們可能不直接支援複雜的智能合約或去中心化應用程序,但它們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強大的安全保證和去中心化來提供可靠且無需信任的價值轉移,即使透過Omni 等協議或以L2或構建在頂部的匯總。
通用平台:這些L1 被設計為可程式平台,可以支援各種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和智慧合約。例如以太坊、Tron、Solana 、Avalanche等。這些網路通常優先考慮可編程性、可擴展性和互通性等功能,以支援各種去中心化解決方案的開發和部署,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作為DeFi 一部分的借貸協議等。 Layer
-1 可以根據其架構差異進一步分類或核心區塊鏈功能的方法,包括執行、共識和結算。
Monolithic:這包括L1,例如比特幣和Solana ,它們處理交易的執行和結算以及單層內共識的維護。
模組化:這包括像Avalanche 、Cosmos和最近的以太坊這樣的L1 ,以及其以匯總為中心的路線圖。模組化區塊鏈將這些功能分為不同的專門層。雖然這些類別提供了高層次的概括,但了解這些L1 網路類別之間的細微差別和權衡對於理解去中心化生態系統發展過程中更廣泛的動態和潛力至關重要。為了更深入了解Layer-1,我們將透過數據驅動來了解這些網路如何跨越不同的方法,並為去中心化網路帶來的根本問題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
網路效能
L1 區塊鏈的表現可能受到多種技術因素的影響,例如共識機制、區塊大小(可容納在區塊中的資料量)和區塊時間(向區塊鏈添加新區塊所需的時間) ,舉幾個例子。這些因素可以直接影響L1 的交易速度和網路吞吐量,進而影響區塊鏈的用戶體驗。由於L1 的獨特設計選擇和架構權衡,這些指標不能用作直接比較,而是作為了解其技術差異的一種手段。
正如Solana(大約0.4 秒)和Avalanche C 鏈(2 秒)所示,平均區塊時間更短,可以更快地執行傳入交易。這對於高頻交易尤其有利,例如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等應用程式上的金融交易、微交易或速度至關重要的遊戲相關互動。此外,AVAX-C 和以太坊還具有恆定的區塊時間,這使得平均值周圍的分佈非常緊密(一些異常值來自錯過的區塊)。另一方面,比特幣和萊特幣的平均出塊時間較長(比特幣約為10 分鐘,萊特幣約為2.5 分鐘),這使得網路安全優先於交易速度。
同樣的關係也可以理解為參與共識過程的難易度和底層網路效能之間的權衡。當我們將區塊鏈的大小視為新區塊的大小和創建速率的函數時,這一點很明顯。具有較長區塊時間和「較小」區塊的區塊鏈(例如比特幣)更容易作為獨立節點營運商進行同步。與以太坊相比,要求更高,因為更快地包含區塊的網路效能要求加起來會導致更大的下載大小,並且需要性能更高的電腦和網路基礎設施來維持對網路的可比監督。
費用與經濟
第一層區塊鏈的主要產品是區塊空間。用戶和應用程式透過支付費用來存取這項寶貴資源,通常會以網路的本機代幣(即以太坊上的ETH)支付費用。這些交易費用有兩個重要目的:首先,它們抑製網路垃圾郵件,其次,它們作為負責建立區塊的礦工/驗證者的補貼或補償。然而,不同L1 的費用市場的具體結構可能有所不同。雖然以太坊等一些區塊鏈採用基於拍賣的模型,用戶競標區塊空間,但Solana 等其他區塊鏈則根據數據大小和所需計算使用更靜態的費用結構。這些費用結構的變化意味著L1 對需求變化的反應不同,從而影響了區塊鏈上交易的用戶體驗。
Solana 的交易費用是上圖所示的L1 中最低的。儘管由於擁塞加劇,平均費用最近上漲至約0.059 美元,但其低廉的費用使其成為交易最便宜的區塊鏈之一。負責AVAX轉帳的Avalanche X鏈,以及智能合約所在的Avalanche C鏈,費用也相對較低。 Avalanche 的費用機制與以太坊的EIP-1559 類似,具有動態基礎費用和優先費用,根據區塊空間的利用率而波動。
另一方面,在Dencun 升級之前,以太坊上的用戶一直在努力應對高額交易費用,Dencun 升級引入了相鄰費用機制來對blobspace 的使用進行定價。儘管以太坊L1 的平均費用仍然相對較高(約3 美元),以太坊Layer-2 解決方案的費用實際上是無成本的。比特幣的平均費用通常在1 美元到4 美元之間。然而,在第四次減半當天,由於減半事件同一區塊中新發布的「Runes」協議的需求激增,平均費用飆升至124 美元。
採用和使用指標
從高水準掌握了各種L1 的技術能力和費用結構後,我們可以深入研究它們在採用和使用指標方面的比較。比特幣和以太坊L1 的活躍地址(網路中活躍的唯一地址的數量)保持相對平穩,分別約為800K 和600K。由於Solana 上存在外部擁有的帳戶(EOA) 和程序衍生帳戶(PDA) ,因此活動地址計數可能會產生誤導。然而,Solana 上的獨立錢包在3 月上升至120 萬個,然後逐漸減少至約90 萬個。 Avalanche 和Cardano 等其他L1 也出現了峰值,但未能維持高水準的活動。
隨著穩定幣開始在各種L1 中激增,每個穩定幣中轉移的價值為其在這些區塊鏈上的使用提供了重要的代理。 Tether (USDT) 由於其低廉的費用和對新興市場的青睞,在Tron 上保持了強勁的基礎,調整後的轉移價值為$14B,轉移價值中位數為$312 美元。
其次是以太坊上的USDC 和USDT,目前顯示的轉帳價值約為6B 美元,轉帳中位數分別約為800 美元和1000 美元。隨著Solana 生態系統的重新出現,USDC 也在區塊鏈上獲得了關注,調整後的轉移價值為3B 美元。由於費用低廉,Solana 上穩定幣的轉移價值中位數最低,USDC 為20 美元,USDT 為75 美元。
採用和使用指標可以深入了解不同L1 網路的吸引力。比特幣和以太坊L1 的活躍地址數量保持相對穩定,而Solana 的獨特錢包數量有所增長。 Tether (USDT) 和USDC 等穩定幣在各種L1 上獲得了顯著的吸引力,其中Tron 由於其低廉的費用和對新興市場的吸引力,在USDT 的使用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結論
第一層區塊鏈網路的格局對更廣泛的加密生態系統有重大影響。正如我們所看到的,L1 網路可以根據其專業化(交易結算與通用平台)及其架構方法(整體與模組化)進行分類。這些差異導致網路效能、費用結構和採用指標的變化。
隨著加密生態系統的不斷發展,了解不同L1 網路之間的細微差別和權衡對於理解去中心化生態系統更廣泛的動態和潛力至關重要。新L1 的出現和現有網路的演變凸顯了該領域持續的創新和競爭,最終使用戶受益並推動去中心化經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