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需要比特幣ETF嗎


HodlX 訪客貼文提交您的帖子

經過五年的戲劇性和數十次拒絕後,基於比特幣現貨價格的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終於獲得批准。

共有11 隻ETF 首次亮相市場,讓美國投資者無需直接擁有加密貨幣本身即可獲得比特幣(BTC) 投資。

雖然這可能會導致數十億美元流入市場,但重要的是要退後一步,考慮傳統金融機構涉足該領域的影響。

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 是推出比特幣ETF 的公司之一。這與目前ETF 系統的中心化相結合,應該敲響警鐘。

應該有一種更去中心化的方法——而這種方法尚未實現的原因很簡單:Web3 是用笨重的基礎設施建構的,新手很難依賴。

如果Web 3.0 從一開始就倡導用戶友好性並且像主流金融應用程式一樣易於使用,那麼我們一開始就不需要ETF。

阻礙主流採用的挑戰

毫無疑問,加密貨幣越來越受歡迎。比特幣在2023 年飆升了150%,隨著減半的臨近,2024 年也將同樣看漲。

但儘管如此,Web 3.0 技術的主流採用進展緩慢— — 尤其是與PayPal 和Zelle 等成熟的支付方式相比。

新用戶對管理種子短語和理解由隨機字母和數字字串組成的長地址的前景感到厭煩。

硬體錢包也很昂貴,這意味著負擔能力是新興經濟體消費者的一大擔憂。

目前,加密貨幣用戶主要透過錢包使用Web 3.0,但在可用性方面,以法幣為中心的金融科技平台仍遙遙領先。

使用者體驗的變化

事情不必是這樣的。答案是增強用戶體驗的基礎設施,讓加密貨幣交易像PayPal 轉帳一樣直觀。

「發送至姓名」等功能消除了了解又長又令人畏懼的加密貨幣地址的需要。相反,只需輕按幾下即可將資金轉移到人類可讀的聯絡人中。

至關重要的是,這消除了對中心化資料庫的需求。

在Unstoppable Domains 等平台上,用戶需要設定一個單獨的Web 3.0 錢包,然後貼上地址——這使得很難判斷參與交易的一方是否可信和經過驗證。

這也增加了網路釣魚攻擊的風險,在破壞性的攻擊中,錢包可能會被耗盡。

未來的支付解決方案將不僅僅是Web 3.0 的插件,它們將成為用戶和B2B 錢包開發人員的多功能選擇。

包括質押在內的功能應該可以在錢包中輕鬆使用,從而消除產生摩擦的額外繁瑣步驟。

此外,用戶進行交易的地址應透過身分加密貨幣證明進行驗證—增加額外的保護層。

這種保護措施有助於使人們幾乎不可能成為網路釣魚嘗試的受害者。

Web 3.0 大規模採用之路

下一代Web 3.0 錢包需要支援可訪問性,並讓已經精通金融科技的用戶更容易使用。

透過確保安全、更快的傳輸和安全託管(涵蓋鏈上交易和DeFi),正確的Web 3.0 錢包有可能成為加密貨幣領域的PayPal 答案。

簡化使用者體驗並確保Web 3.0 的複雜性隱藏在幕後才是前進的方向——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充分利用這項技術,而無需了解其工作原理。

透過建立安全、用戶友好的應用程序,參與加密貨幣交易將不再需要ETF。相反,投資可以變得像將資金從A 轉移到B 一樣簡單。

既然比特幣ETF 已經獲得批准,注意力必須轉向如何去中心化。

答案是確保消費者能夠輕鬆直觀地獲得加密貨幣,而無需對該過程進行詳盡的教育。

透過解決目前Web 3.0 採用的挑戰,我們可以為加密貨幣交易像傳統金融交易一樣簡單且安全的未來鋪路。

Michal “Mehow” Pospieszalski 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技術領導者,擁有在加密貨幣世界開創創新解決方案的記錄。作為SwissFortress 的聯合創始人和MatterFi 的聯合創始人/聯合發明人,Michal 將遠見策略與實際技術知識相結合,推動兩家公司定義數位資產管理的未來。

我們是否需要比特幣ETF 這篇文章首先出現在The Daily Hodl 上。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DAILYHODL。版權歸作者Michal “Mehow” Pospieszalski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