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caster:建立在去中心化社群網路之上的全新社會

每到週五,Farcaster上就會洋溢著一種輕鬆的氛圍。人們互相說“Happy Friday”,“touch grass”,就連那一天的cash cannon(一種批量打賞的方法)似乎也格外多。你很難在周五的社群媒體上感受到這種氣氛,但你能在周五下班前的辦公室感受到這種氣氛。

我知道有些人來Farcaster轉了一圈,丟下一句「這和Twitter有什麼區別」後轉身離開。讓我告訴你,當你理解Farcaster上週五的輕鬆氛圍時,你就能知道Farcaster 與Twitter 的區別。

一座建設中的城市

Farcaster是一座正在興建中的城市,目前這裡的一切基本上都是以建造者為中心的。

Farcaster的絕大多數基礎設施是為建造者服務的。類似Twitter的post,Farcaster 的基本構成單元是cast;但不同於post 只有內容輸出功能,Farcaster上的frames 和actions 使得casts 能提供的遠超內容。 frames更多的是面向casts 的發布者,它使得發布者能夠以casts 的形式為他人提供應用或服務;actions更多的是面向casts 的接收者,它使得看到casts 的人能夠對該cast 甚至是caster 執行操作。

不管是frames,actions,還是可能即將推出的programmable direct casts,Farcaster上這些最亮眼的基礎設施或基礎設計都是遞給建設者的樂高,使他們可以在一個去中心化的社交網絡之上以可組合的方式進行產品開發。

channel 和Group Direct Casts 這兩個基礎設施則主要是為內容建設服務的,Farcaster探索這兩者的規則構建、增強這兩者的能力,使得建設者可以更有效、更舒適的進行內容的建設。

Farcaster的絕大多數榮譽和獎勵歸於建造者。 Farcaster上主流的貨幣發行方式是打賞,例如最為人所知的$DEGEN,建設者是為這個生態作出貢獻的人,也是能為其他人帶來價值的人,他們在這種發行方式中有著天然的優勢。

Farcaster上最近流行的項目BUILD 更是直接去獎勵建設者,它的代幣分發方法是每人每天可以提名3個建設者得到$BUILD。以我個人為例,我會提名自己知道的建設者,但絕大多數時候,我會提名自己當天在Farcaster 上遇到的喜歡的東西所對應的建設者,雖然我之前並不認識他們。他們因為自己對生態的建構而不是因為自己是誰而得到獎勵。

Farcaster的絕大多數居民是建造者。這裡幾乎沒人談論政治、八卦,人們談論如何透過機制設計來有效過濾社交媒體中的雜音同時又能保留有效信息,人們談論的是如何去建設一個適合談論的地方;這裡每天都有大量新的應用程式出現(包括獨立應用程式、客戶端、frames、actions等等),大家都為應用程式的建設出力,只不過角色各不相同,可能是開發者,可能是測試者,可能是傳播者。人們建設,人們討論如何建設,人們建設用以建設的工具和基礎設施。

如果你來到Farcaster,只是期待著見到一個成熟的城市,你可能會失望,Farcaster目前還是一個到處都是腳手架、到處都是忙碌的建設者的城市。如果你來到Farcaster,不只是為了觀光,你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在這座城市找到什麼機會,你不會失望。只要你願意,你就可以成為這座城市的建造者。這裡有大片大片的空地供你選擇,你將會有許多工具用以建設,你會有一些朋友一起建設,你會因為自己的建設而得到榮譽和獎勵。

你會在周五感覺輕鬆,因為可以在一整週的忙碌工作後休息一下。

人人都可以成為建設者

以我自己在Farcaster 的經歷來討論「人人都可以成為建設者」這個主題。當我來到Farcaster後,第一時間建立了一個叫做/opinion 的頻道,並開始在這裡分享觀點。然而幾乎沒有人對這些觀點感興趣,我意識到這種方式是不對的,我不應該只待在自己的角落。

這裡需要提及Farcaster 的一種資訊篩選演算法。在大多數系統裡,新用戶被預設為真實用戶,當他們的行為類似女巫後再被判定為女巫。但在Farcaster,新用戶被標記的身份是npc,只有當他們的行為類似人後,才被當作真實用戶。

在Warpcast(Farcaster最大的客戶端)的許多預設設定裡,npc用戶甚至是未獲得power badge 的用戶發布的內容是被隱藏或不出現在main feed 裡的。這意味著當我是新用戶時,我發布的內容是較難被其他人看到的,更別提我只在自己的頻道發佈內容。

我需要走出去,和其他人建立聯繫,這不正是社交網路的意義。一開始的時候,我只是跟其他人說gm,有的人理我有的人不理我。不久我發現這裡每天都有新產品,我使用這些產品並為開發者提供回饋,這終於讓其他人「看到」了我。我就像一個在熱火朝天建設的城市裡閒逛的人,看見誰需要幫忙,就去幫一把,意義也許不大但這讓我開始融入這座城市。雖然我沒有建造自己的項目,可幫助他人建立也是一種建設。

當在這裡待了一段時間後,我對Farcaster 生態有了基本的了解。我開始分享自己覺得或好的、或有用的、或有趣的新產品,也會分享和討論自己覺得不錯的觀點,當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既可能幫助到別的建設者,讓他們的產品和觀點能被更多人知曉,也同時在建構自己的內容。

我不知道自己未來會在這裡建造什麼,但毫無疑問我已經是個建設者。我收到了不錯的$DEGEN 打賞,也被其他人提名為建設者得到$BUILD,我認識了許多人同時也被別人所認識,我建設了我自己的社交網絡。

這是我,一個非開發者、非高頻內容創作者,從旁觀者到建設者的歷程。這個歷程並不主流,只是基於個人的興趣自然形成的,你並不需要這麼做。

你要做的是先待在這裡,然後找點自己喜歡的同時又能與他人產生連結的事情開始做。舉個例子,你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但你是一個meme愛好者,那就從加入/memes 頻道開始。在這裡分享meme,成為這個頻道的建造者,在這裡認識朋友,並在這裡建立你最初的社交網絡。

onchain社交?不,是onchain社會

有一天,我在電腦前玩Farcaster 玩到了晚上9、10點鐘,覺得需要放鬆一下,於是去冰箱拿了一瓶氣泡水,又打開了一包薯片。我癱在沙發上,吃著薯片,突然一個巨大的問號浮現在腦中:我這是在幹嘛?我為什麼大半夜需要吃薯片放鬆?我從沙發上坐起來,思考這個問題。我意識到自己根本不是在玩Farcaster,而是在為Farcaster 工作。

例如蒐集整理Farcaster 上重要的資訊並傳遞給他人,是一份媒體編輯的工作;例如使用新應用並給予回饋,是一份產品測試員的工作。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後,腦子裡浮現出了一座城市。我在文章開頭用城市形容Farcaster,那不是我找到的一個比喻,那是我腦中出現的一個畫面。

一座巨大的繁忙的正在拔地而起的城市,每個人都在為建造這座城市出力。獨特的地方在於,每個人並不是在其他人的安排下去做事情,他們基於各自的興趣或技能,自己給自己找事情然後開始做。而這座城市的建設並未因為沒有自上而下的統一管理、統一調度而亂套,反而顯露出了中心化下無法達到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激情和生機。這座城市正在快速地崛起,基於每個個體的獨立的工作。

Farcaster能夠以去中心化的自治的方式良好運轉,原因可能包括:

1.它是基於去中心化技術建構的;

2.它在最初匯聚了一群有信念的建設者,以及有著良好的社區氛圍;

3.以打賞的方式進行金錢分發不僅有效激勵了個體建設者,也激發了所有人的參與;

4.channel不僅有利於討論話題、沉澱內容,也有利於幫助人們互相認識,建立起他們在這裡最初的社交網絡,更重要的是個體可以在此組合成群體,協作完成某項建設;

5.frame在內容流中加入所見即所得的產品,開發者使用frame 開發產品,產品藉助社交網絡傳播,內容流裡的frame 把獨立的開發者和獨立的傳播者組合到一起共同完成產品的開發和運營;

6.Farcaster上的一切幾乎都是可編程的,Farcaster 的用戶資料是去中心化的可共用的,這使得樂高式開發成為可能,這種開發不僅包含共同完善一個產品,還包含把不同的產品結合起來達成某個新的功能;

7.一個健康的、能夠有效率地傳遞訊息和產品的社交網絡,使得人們獲取資訊進而協同合作成為可能。

題外話,我們一直嘗試在去中心化之上建立起能夠有效運作的組織,而組織或社會意味著的是協作,也就是說,我們要解決的的第一個問題實際上是去中心化之後的協作問題,而協作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資訊有效傳遞的問題。

回歸正題。我想坐下來寫關於Farcaster 的文章,不是因為它的用戶量和日活數據,不是因為投資人陣容,也不是因為技術架構。而是因為意識到它是一座前所未有的城市,或者說,前所未有的社會組織形態或運作方式。 Farcaster遠不止於onchain 社交,它是一個建立在去中心化社交網絡之上的全新社會。

人們不只是在這裡獲取信息,人們還在這裡獲取產品和服務,而這些產品和服務是從這裡製造出來的。人們在這裡生活,這裡有他們的朋友;人們也在這裡工作,這裡有他們的用戶和合作夥伴。

結束語

《荀子·勸學》裡有一句話,叫「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篇文章談到了個體在Farcaster 的蹺步:找點自己喜歡的同時又能與他人產生連結的事情開始做。也談論了我眼中Farcaster 的千里:一個建立在去中心化社交網絡之上的全新社會。希望文章能對你了解Farcaster 有所幫助。然而,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站在遠處研究它,而是躍入其中。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