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 版稅的運作方式:設計、挑戰與新想法

作者:Michael Blau 來源:a16zcrypto 譯:善歐巴,金色財經

自動執行二級銷售版稅一直是NFT 的重要價值主張。在理想狀態下,創作者可以在鏈上設定版稅,只要他們的作品在網路上的任何地方出售,版稅就會自動支付,而無需依賴市場和其他第三方出於善意來兌現版稅。

然而,NFT 版稅實際上從未在鏈上強制執行;這一點一直被誤解。對強制鏈上版稅的需求超過了將其變為現實的進展。挑戰在於很難區分NFT 轉移(應支付版稅的銷售)和其他類型的轉移,例如用戶自己的錢包之間的自我轉移、發送NFT 作為禮物等等。

較新的版稅設計試圖透過識別不同類型的轉讓並在適當的時候強制徵收版稅來應對這一挑戰——但這些機制在嚴格的版稅執行(保證版稅支付)和可組合性(NFT 可以與鏈上其他應用程式互動的程度)之間存在重大權衡。

因此,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討論了現有NFT 版稅設計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如何在強制執行版稅和實現可組合性之間取得平衡。然後,我們介紹了兩種新的NFT 版稅方法,它們利用激勵機制來推動市場參與者尊重版稅。我們的目標不是倡導某種特定方法,而是幫助建構者考慮不同的NFT 版稅設計和相關的權衡。

但首先,什麼是「可組合性」?

可組合性 是開源軟體的核心特性,它允許開發人員無權組合、修改和重新混合專案的各個部分,就像「樂高積木」一樣,以創建有趣的新應用程式。

應用程式可以透過兩種基本方式與NFT 進行組合-讀取(檢查所有權)或寫入(促進轉移):

  • 讀取(檢查所有權)意味著驗證區塊鏈資料。應用程式可以透過驗證NFT 的所有權作為進一步操作的“大門”,從而與NFT 進行組合。例如,NFT 的所有者可以獲得認領另一個NFT 的權限、玩遊戲、在治理過程中投票、獲得使用NFT 媒體內容的許可,或參加會議或音樂會。此外,人們可以使用NFT 將鏈上資料與他們的錢包位址關聯起來(例如,NFT 包含用戶名,而擁有它的人在社群媒體上擁有該用戶名)。

  • 寫入(促進轉移)意味著更新區塊鏈狀態。 NFT 轉移會更新鏈上NFT 的擁有者。在最簡單的情況下,人們可以直接將NFT 轉移到其他錢包。應用程式還可以透過以下方式與此轉移功能組合:(1) 代表所有者轉移NFT(例如,在NFT 市場環境中)或(2) 在一段時間內保管NFT(例如,場外交易的託管、NFT租賃協議或接受NFT 作為抵押品的借貸協議)。

這些不同類型的NFT 可組合性之間的差異很重要。當我們在本文中提到「可組合性」時,我們主要指的是「寫入」或「轉移」可組合性。

雖然任何人都可以驗證公鏈上NFT 的所有權,但現有的版稅設計首先限制了哪些錢包和智慧合約可以執行轉移或擁有NFT。限制「寫入」可能會關閉在DeFi、遊戲、透過多重簽名共享所有權甚至贈送給朋友以及NFT 擁有其他NFT 的應用程式中,使用NFT 的機會。

現在讓我們更詳細地分析現有的特許權使用費解決方案和權衡。

現有解決方案:黑名單和白名單

執行版稅很難的一個關鍵原因是,很難區分屬於銷售(應該支付版稅)的NFT 轉讓和其他類型的轉讓。更具體地說,由於預設NFT 標準實現轉讓功能的方式,NFT 智能合約不知道轉讓是否有相關的銷售價格。現有的解決方案試圖透過限制轉讓來提供更多關於鏈上轉讓的背景資訊(即,這種轉讓是否屬於銷售?或者它是否透過特定市場發生?)。

最受歡迎的執行NFT 版稅的設計是黑名單和白名單,它們採用不同的方法來限制轉讓,以及「寫入」或「轉讓」的可組合性。

兩種設計都圍繞著在兩個層面上防止轉移:

  1. 防止透過市場或應用程式逃避特許權使用費支付而進行的轉移。

  2. 防止轉帳至某些類型的帳戶:外部擁有的帳戶或EOA(大多數人現在使用的錢包)與智慧合約帳戶。換句話說,對哪些類型的帳戶可以擁有NFT 有所限制。

因此,無論使用哪種設計,創作者都會面臨一個重大的權衡,這取決於他們的NFT 智能合約如何實現轉移「預防」:創作者對轉移的預防越嚴格,NFT 的可組合性就越差。

阻止列表

黑名單是一份特定智慧合約地址或應用程式的列表,這些地址或應用程式不允許進行NFT 轉移。創建者將不遵守版稅的特定市場或應用程式的地址添加到其NFT 智能合約內的黑名單中;如果NFT 所有者試圖透過被封鎖的應用程式轉移其NFT,交易將失敗。您可以在此處了解有關黑名單的更多資訊。

把它們想像成你電腦上的防火牆:你可以自由地瀏覽網絡,但防火牆會阻止他們認為不安全的網站。在這裡,「防火牆」會阻止那些不尊重版權的應用程式。

優點

  • 預設情況下,NFT 可以與大多數應用程式自由組合。這是因為黑名單樂觀地認為大多數應用程式都會遵守版稅。

  • 創作者可以立即保護版稅。創作者可以透過將檢測到的規避版稅的合約添加到黑名單中來關閉該合約。

缺點

  • 不良行為者可以繞過黑名單。不良行為者總是可以建立一個不在黑名單上的新的規避版稅的市場。

  • 黑名單無法主動阻止版稅規避行為,只能被動應付。新的市場隨時可能出現。創作者被迫玩貓捉老鼠的遊戲,監控哪些市場正在規避版稅,然後將其添加到黑名單中。

最後一點代表了最大的挑戰。為了使阻止清單有效,創建者需要不斷監控鏈上的新應用程序,追蹤每個可能的新智慧合約市場,對其進行分析,然後決定是否阻止它。這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甚至現有的市場也可能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重新審視,因為它們會升級智慧合約。

將規避版稅的應用程式排除在黑名單之外意味著錯過付款。此外,還有「漏桶」問題:即使只有一個規避版稅的市場未被阻止,在均衡狀態下,也有可能會有不成比例的交易流向該市場。

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是將黑名單管理委託給第三方。然而,這又重新引入了對中介機構的依賴,以幫助執行版稅,賦予該實體市場權力,並可能產生超出本文範圍的各種其他後果。

允許清單

許可名單 明確指定了允許進行NFT 轉移的唯一智慧合約地址或應用程式。透過此策略,創建者僅允許保證版稅執行的市場或應用程式。 NFT 所有者只能透過列入許可名單的智慧合約轉移其NFT;如果他們嘗試使用不在許可名單上的市場轉移NFT,轉移交易將失敗。

現有的允許清單設計還包含可選組件,例如:(1)限制哪些類型的錢包可以擁有NFT,通常只允許EOA 而不是智慧合約帳戶;(2)限制是否允許點對點轉帳。

優點

  • NFT 轉移不能透過不在授權名單上的應用程式進行,例如規避版稅的市場。許可名單只批准由創建者知道會遵守版稅的智能合約促成的轉移。預設情況下,所有其他市場都被阻止。 NFT轉移很難透過規避版稅的市場進行,具體取決於許可名單和市場的實施方式(請參閱下面的缺點)。

  • 創作者無需像在黑名單模型中那樣追蹤和添加新的規避版稅的市場。在創作者將一個或多個遵守版稅的市場添加到其許可名單後,監控新應用程式的緊迫性就沒那麼大了。

缺點

  • 創作者需要批准所有想要促進NFT 轉移的單獨應用程式。黑名單和白名單都需要一定程度的鏈上監控。有了黑名單,創作者需要監控規避版稅的應用程序,這樣他們就不會錯過版稅支付。另一方面,白名單則強加了許可的可組合性。創作者不會錯過版稅支付,但他們可能會錯過圍繞NFT 構建的創新新應用程式。假設有一位開發者為NFT 建立了一個獨特的市場概念(同時也強制收取版稅!)。該開發者需要聯繫NFT 創作者,證明他們遵守版稅,並要求允許將其添加到每個NFT 的白名單中。這是一個高摩擦的過程。

  • 仍有辦法規避版稅,取決於市場如何實施以及創作者對NFT 轉讓的限制。例如,如果允許NFT 以0 美元的價格出售,仍有可能透過允許名單/版稅尊重市場規避版稅支付。在這種情況下,有人可以在版稅尊重市場之上建立一個規避版稅的市場,並在版稅尊重市場上促進0 美元的銷售,同時在旁邊轉移實際付款。由於銷售額為0 美元,因此創作者的版稅將為0 美元(即0 美元的5% 版稅為0 美元)。

  • 允許清單可能會過於嚴格。最嚴格的允許清單版本還限制了哪些類型的錢包可以擁有NFT(EOA 或智慧合約帳戶)以及點對點(p2p) 轉帳。限制智能合約擁有NFT 是為了防止NFT 包裝(如下所述),在每個人都在使用智慧合約錢包的世界中,這種限制可能會過於嚴格。限制p2p 轉帳意味著任何時候發生轉賬,都必須通過允許清單市場。這種限制的原因是為了防止OTC(場外交易)p2p 銷售,因為創作者會因此錯失版稅。限制p2p 轉帳使得NFT 擁有者難以在自己的錢包之間或直接在朋友之間轉移NFT。

權衡

許可名單和黑名單都 在嚴格執行版稅和開放可組合性之間進行了權衡。黑名單模型預設啟用開放可組合性,但更容易規避版稅。使用授權名單,可以更輕鬆地執行版稅,但會大大限制NFT 可以與哪些應用程式互動。

而且這種權衡不僅涉及黑名單與白名單:我們許可NFT 與哪些應用程式和操作互動的任何方式都會限制NFT 的可組合性和功能。

改進技術手段或許可以降低權衡的程度,但根本問題仍然存在。

探索NFT 版稅的新框架

創作者仍在對允許清單進行實戰測試,但隨著NFT 的更多用例出現,值得在黑名單/允許清單模型的界限之外進行探索,以改善特許權使用費執行與可組合性之間的權衡。

我們在此探討的策略透過激勵設計的視角,稍微重新定義了問題和現有的版稅機制:我們旨在引入激勵措施,推動NFT 市場和/或消費者主動選擇尊重版稅。這在原則上提供了允許更多可組合性的可能性。

下面我們將說明兩種不同的工作方式。第一種機制以允許列表模型為基礎,更加開放、更具可組合性,也更鼓勵在NFT 之上進行無需許可的創新。第二種機制,我們稱之為“回收權”,它為消費者提供了強大的激勵,讓他們在出售NFT 時使用尊重版稅的市場,從而可以保持開放的可組合性,同時仍能支付相當一部分版稅。

我們的目標不是提出單一的“解決方案”,而是擴大選擇範圍:我們如何確保創作者獲得更多的版稅,而不會限制可組合性並僅依靠商譽?

方法1:將許可清單與質押結合的機制

我們可以透過質押機制擴展現有的允許清單模型,使市場和其他應用程式能夠無許可地獲取允許清單成員資格。

如今,創建者必須手動將市場或應用程式添加到其許可名單中,第三方開發者必須向創建者請求添加許可。這可能會減緩新應用程式的創新和採用,並且它要求創建者負責審查新應用程式以確保它們執行版稅。將許可名單管理委託給第三方同樣可能會減慢這一進程。

引入允許清單成員資格的質押模型將允許新應用程式樂觀地將自己添加到允許清單中,方法是質押金錢或其他資源作為強制執行版稅的承諾(「樂觀」是指信任然後驗證,而不是假設有壞人)。預設情況下,NFT 所有者可以在提供適當的質押後立即與新應用程式進行互動;如果應用程式行為不當,創建者可以削減質押並將應用程式從允許清單中刪除。我們甚至可以想像一個混合模型,如果應用程式隨著時間的推移證明是誠實的,創建者可以正式將應用程式添加到允許清單中並返還質押。

這種設計方法還存在一些未解決的問題。我們在此概述這些問題,以便其他人可以分享進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創建者將如何實施削減仲裁?削減的標準(即是否強制執行版稅)可能很難在鏈上檢測和證明。應用程式開發人員需要相信,當不值得削減時,創建者不會削減他們的股份並將其從允許清單中刪除。

誰應該得到削減的質押?一方面,將削減的質押給予創建者可能是部分補償他們因觸發削減事件而規避版稅的一種方式。但如果削減的質押不歸創建者所有,那麼創建者惡意削減的動機就會減弱。以太坊上的EIP-1559交易費機制可能會帶來啟發,其中交易基礎費用被燒毀而不是發送給驗證者。

股權規模應該是多少?股權價值需要與應用程式可能為特定創作者產生的版稅金額有一定關係。較小的股權規模可能適用於不太受歡迎或小眾的應用程式。然而,促進大量NFT 銷售的市場需要投入更多的股權,而且股權水準可能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收藏價值和交易量而擴大。

我們是否需要彙整多個NFT 的質押?如果需要,該怎麼做?開發人員可能需要將資源質押到他們想要編寫的每個NFT 集合中,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負擔。但是,如果開發人員質押到一個集合並證明自己是誠實的,那麼其他NFT 創建者將新應用程式添加到他們的允許清單中的負擔就會減輕。類似地,我們可以想像一種策略,即市場使用大量的單一質押來承諾對各種集合強制執行版稅。

方法2:允許「回收權」的機制

回收權是一種新方法,它超越了執行力與可組合性的權衡(也超越了黑名單/白名單),使用激勵措施鼓勵在NFT 銷售時支付特許權使用費— 而不限制無需許可的可組合性。該策略的核心是完善「擁有」鏈上NFT 的含義。

每個NFT 都有兩個潛在不同的記錄所有者,我們稱之為資產所有者 和所有權所有者:

  • 資產所有者是持有NFT 的錢包(今天我們一般將這個錢包稱為「所有者」);

  • 所有權所有者是向NFT 創建者支付版稅(或所有權轉讓費,定義如下)的最後一個錢包。

OlnZvwYFcS2jpjEXZzXr0mcPagq2a5SLtm9i2rJM.png

有了回收權機制,如果NFT 的資產和所有權人不同(即資產所有者的錢包與所有權人的錢包不同),那麼所有權人可以隨時將NFT 回收到自己的錢包中。資產所有者可以透過向創建者支付所有權轉讓費成為所有權人,從而消除這種「回收風險」。

回收權不是租賃,但與租賃NFT 有相似之處。例如,ERC-4907是一個「租賃NFT」標準,其中也有一個概念,即NFT 有兩個「所有者」。

為簡單起見,我們假設轉讓所有權的唯一方法是透過所有權轉讓費來支付金錢。但在實踐中,所有權轉讓可能還有其他機制——例如,在足夠長的時間後自動轉讓所有權,或者設計一種機制,讓創建者直接觸發所有權向當前資產所有者的轉移。

在這種模式下,所有權轉讓費成為新的「版稅」;尊重版稅的市場會將支付所有權轉讓費捆綁到銷售交易中。請注意,這意味著版稅將不再是銷售價格的直接函數;所有權轉讓費是固定費用,與歷史上用於NFT 版稅的可變「銷售價格百分比」費用形成鮮明對比。也就是說,創建者可以選擇隨著時間的推移更新所有權轉讓費。

所有權所有者收回NFT 的風險有助於透過人們的行為區分哪些NFT 轉讓是銷售(並且應該支付特許權使用費),哪些轉讓不是。具體來說,這種新的所有權模式激勵涉及交易對手之間銷售的NFT 轉讓支付特許權使用費(即所有權轉讓費),因為否則賣方可以在「出售」 NFT 並收取付款後立即收回NFT。

同時,該框架允許個人錢包之間的自由轉賬,或作為禮物的轉帳。

讓我們透過幾個轉移範例來看看這在實踐中是如何實現的:

  • 如果我將NFT 轉移到我自己的個人錢包……只有資產所有權會轉移到新錢包,而我原來的錢包仍然是所有權所有者,但我不會有從自己手中收回它的風險。

  • 如果我將NFT 作為禮物轉讓給朋友…只有資產所有權會轉移,而我將保留所有權。我的朋友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它(包括出售它;我們將在下面討論市場應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並且可以依靠社會信任,我不會收回NFT。如果我的朋友想要完全所有權,他們可以隨時向創作者支付所有權轉讓費。或者,我可以在第一次發送禮物NFT 時支付所有權轉讓費。

  • 如果我透過市場銷售或市場外的場外交易(OTC) 轉移NFT(例如,如果您給我100 USDC,我會直接轉移NFT 給您)…買家就會受到強烈的激勵去支付所有權轉讓費,以消除我拿走買家的錢後收回NFT 的風險。

市場是否必須改變其運作方式來適應這種模式?

原則上,完全不是。然而,回收權意味著在市場上購買的任何NFT 都有回收風險,這是一種糟糕的用戶體驗——買家的NFT 會到處回收!更好的策略是,市場將NFT 的購買與支付所有權轉讓費捆綁在一起,從而在銷售發生的同時將所有權轉讓給新買家。在這種模式下,支援版稅支付將與確保更好的市場體驗並行不悖。

無論是回收權還是允許清單和阻止清單機制都無法阻止NFT 被包裝以規避版稅— — 除非你阻止所有智能合約擁有NFT,但這是非常嚴格的(尤其是考慮到帳戶抽象的增長)。

有了回收權,包裝合約必須支付所有權轉讓費才能獲得所有權,從而製作出合法的包裝NFT。這實際上成為退出費, 即離開NFT 生態系統的代價。此外,如果出現流行的包裝合約,很容易在鏈上識別該合約。

如果任何NFT 的所有權所有者已知為惡意包裝合約,則NFT 創建者可以阻止其參與NFT 的生態系統、社區活動或其他相關實用程式。假設包裝合約被社區識別並阻止,而NFT 所有者想要「重新進入」生態系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以支付重新進入費用,將所有權從包裝合約轉移出去。

更廣泛地說,公開資產所有者是否也是所有權所有者的資訊可能會帶來好處。降低整個生態系統中非所有權所有者的存取權限可能會成為NFT 購買者支付版稅的重要激勵因素。例如,市場或錢包突顯未支付版稅/所有權轉讓費的NFT 可能會促使消費者選擇支付版稅。

假設

回收權框架依賴兩個關鍵假設:

  1. 創作者同意將所有權轉讓費變為“版稅”,版稅不再是銷售價格的直接百分比。

  2. 創作者可以接受他們的NFT 可能被包裝以規避版稅的可能性(但要知道,如上所述,仍有退出和重新進入的費用),並且您可以輕鬆識別和阻止社區對包裝的NFT 的訪問。

[注:除非你阻止所有智能合约拥有 NFT,否则所讨论的任何模型(黑名单、白名单、回收权)都无法有效阻止 NFT 包装。当然也存在非恶意的包装形式,例如将 NFT 桥接到不同的区块链。但是,NFT 桥接是一个复杂的话题,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

如果創作者不接受這些假設,那麼回收設計的權利就不能孤立存在。還有一些其他功能和組件可以放寬這些假設,我們希望將來能夠擴展這些功能和組件— 我們希望社區中的其他人能夠在我們共同努力解決這個重要問題時擴展這些功能和組件。

我們也認識到,回收權與現有的NFT 所有權思維模式背道而馳。話雖如此,目前已經存在具有類似所有權結構的NFT(例如具有註冊人和控制人的ENS)。


在設計NFT 版稅解決方案時,我們相信我們都在為行業相同的目標而努力:保持可組合性、維護數位產權,並確保創作者因創造出令人驚嘆的作品而獲得公平的報酬。

隨著NFT 的使用場景越來越多(從收藏品到數位汽水),沒有一刀切的解決方案。每個創作者(和每個NFT)都是不同的。建造者和創作者應該有一個簡單的方法來了解各種版稅設計及其權衡,以便選擇適合他們獨特目標的設計。我們越能擴大設計空間,就越好。

這個行業有能力極大地改善創作者透過其作品謀生的方式,也許最好的方法尚未出現。版稅執行模式很新,許多人仍在嘗試。如果您在閱讀本文後有任何新奇的想法,請與我們分享!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