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martCon 2024上,HashKey集團董事長兼CEO肖風博士發表了題為「上鍊」與「在鏈」的演講,探討了加密貨幣金融市場與傳統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自比特幣誕生以來,加密貨幣金融市場逐漸形成,與傳統金融體係不同。演講提到穩定幣、ETF和現實資產代幣化等五個互通途徑,以及DLT(分散式帳本技術)的應用,強調合規與監管的重要性。蕭博士也提到HashKey計畫推出以太坊的HashKey Chain,為用戶提供不同層級的金融服務,以支援安全上鍊應用。
10月31日,HashKey集團董事長兼CEO肖風博士在由Chainlink主辦的SmartCon 2024上,發表了題為「上鍊」與「在鏈」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整理自現場速記,有部分不影響原意的刪減。
大家好,非常高興來到Chainlink主辦的SmartCon 2024,Chainlink是一個去中心化的Oracle網絡,將區塊鏈與鏈下數據鏈接起來,所以上鏈顯然是Chainlink的一個最核心的一個業務,那麼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上鍊」與「在鏈」。
傳統金融市場VS 加密貨幣金融市場
回溯過去十年區塊鏈的發展,實際上我們正在建立一個新的金融市場,即加密貨幣金融市場(加密貨幣金融市場)。
有別於傳統金融市場體系,採用多元化記賬,銀行帳戶記錄用戶的所有經濟活動,記帳的單位為法幣的模式。從2009年比特幣誕生以來,區塊鏈採用多元化記賬,基於數位貨幣記賬,相應的記帳單位採用加密的形式。
這顯然是兩套金融體系市場。但這兩套金融體系市場,逐漸開始有互聯互通的趨勢。
2025:互聯互通
這個市場的互聯互通,可以透過以下五個途徑。
第一是穩定幣穩定幣。目前市場預測2024年,穩定幣的交易額將達到六兆美元。透過法幣代幣化的PayFi,是法幣與加密貨幣聯通的最大一個管道。
第二是ETF,加密貨幣資產的鏈下證券化,把鏈上的數位資產放到鏈下變成ETF。目前,美國現貨比特幣ETF鏈上總持倉量已經接近七百億美元,這樣的方式,方便傳統投資者在需要管理自己的私鑰的情況下,去配置加密貨幣資產。
第三個是最近討論度的新資產類別就是RWA(現實資產代幣化)。 RWA是傳統資產,透過包含像Chainlink Oracle上鍊,但上鍊不是他們的最終目標,Oracle只是一個通道,目的很重要是上鍊之後就是把資產代幣化。
第四個途徑是STO(證券型代幣發行),在過去五年的時間裡大家一直在討論,但是目前狀況還沒有看到很多實際案例。我相信在未來的六個月的時間就會看到了,很多從事Web3的商業,將股權直接用Token的形式去融資、去上市,可能不再需要再走唯一的一條IPO的路徑。
上述四類途徑,其實都需要透過合規、持牌、受監管的金融機構來進行,因此,持牌金融機構顯然是幫助把兩個金融市場打通的管道之一。
「上鏈」與「在鏈」
所有的資產存在多種狀態,一個資產上鍊,所有的現實世界資產,所有數位孿生的資產上鏈,就是把這些資產資料登記在DLT(複本存款)上面。帳本體系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一個公開透明的全球化的公共帳本。當資料資訊或資產能夠在DLT上登記,那麼就獲得了一個全球的流動性。
另一種狀態是數位人民幣資產,本身就發生在鏈上。例如,比特幣就是一個數位人民幣資產,它本身就發生在區塊鏈上,從鏈上到鏈下需要進行證券化,這就是傳統金融市場投資者是一個非常方便的管道,在不需要管理自己的私鑰的情況下,也能夠分享加密貨幣,帶來巨大的報酬。
「上鏈」的三種方式
上鍊的方式將越來越豐富,同時也發生一些變化。
首先是數據上鍊,例如從Chainlink這個角度來講,把Web2世界的一些數據透過Oracle搬到鏈上,讓這些數據,成為一個在全球公開帳本上所登記的資產或數據。
其次,DePIN(去中心化實體基礎設施網路)是這段時間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DePIN要做的就是把硬體設備上鍊。 DePIN上鍊不是它的最終目的,設備能夠上鍊,是因為上鍊之後才能夠實現RWA,把現實世界的硬體設備Token化(代幣化)。
第三個上鍊的方式就是資產上鍊,也就是所謂的DeFi(去中心化金融),把現實世界的許多金融資代幣化。
不管用加密貨幣方式去上鍊,其實的最終目的,或者說希望創造的商業閉環,是Token化,即代幣化。是為了資產能夠在全球獲得流動性,能夠方便全球的投資者。無論資產是在中國、美國還是阿根廷,只要它在區塊鏈上,只要它在DLT帳本上註冊,全球任何投資者都在區塊鏈上對它進行投資。
DLT的兩層價值
在使用DLT的層面上,有兩個是我們可以利用DLT來對現實世界非常成熟的一些商業模式,進行一些邊際成果上的改善。
也就是說,國際清算組織BIS透過DLT推動,對銀行結算資金和清算,能夠降低本增效,但並不能改變現在現有清算和結算的商業模式。
另外,如果用現有的模式做跨境支付,可能需要支付3%到6%的費用,如果用DLT,進口費用可能會從3%到3‰降幅。所以目前傳統的銀行,也紛紛在討論如何用DLT來改善銀行內部的流程、存款、貸款、匯款,所以香港金管局也在鼓勵銀行存款代幣化,把存款代幣化。
但是,只有把DLT看成是一整套的機制,一個體系的變革,才可能創新商業模式。比特幣就是在DLT上創造出來一個輔助的商業模式,一個新的商業模式裡,才會創造出來一個新的資產類別,這個資產類別就是Token。
DLT 上的代幣的價值,實際上來自電腦系統,是一種使用許可。 ChatGPT 誕生後,在AI 時代,Token 是一個資料單位,也是一個計價單位。向使用者收取的費用,實際上是使用者輸入或輸出的Token個數。
代幣:加密貨幣資產
在DLT裡Token的範圍有更大的進化,它變成了一類金融資產。因為有了DLT,有了區塊鏈,創造出了一個新的資產,即加密貨幣資產(加密貨幣Asset),這是一類最重要的資產類別。
Token從資產的角度,是基於密碼學,基於區塊鏈這樣的多個帳戶本,基於自我管理的數位錢包。 HashKey交易所,是幫助用戶處理加密貨幣(虛擬貨幣)的交易。 HashKey交易所和傳統股票交易所最大的不同就是,在HashKey交易所交易的所有加密貨幣,或者所有Token,用戶自我管理資產,可以將在HashKey交易所購買的虛擬貨幣提取出來,到其他虛擬資產交易所交易,反之亦然,這也是Web2與Web3最大的不同。
能滿足需求的DLT
當互聯互通時代到來的時候,當傳統金融和加密貨幣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時候,對多元化本有新的需求產生,這個需求就是合規、KYC、AML和CFT,就是認識客戶、反洗錢和反恐因為只要牽涉到金融,不管你是傳統金融還是加密貨幣金融。存款、匯款、貸款以及投資交易,都具有非常大的外部性。外部性需要獨立第三方的監管,所以持牌、合規、受監管,互聯互通之後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過去的十年裡面,大家強調去中心化,強調自組織,強調去中心化,因為從基礎建設的角度,一定是去中心化的。但是走到應用層的時候,那就必然會針對具體的場景,具體的司法區域,具體的用戶,具體的需求,那麼就有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外部性,因此需要第三方的監管。
所以,HashKey計畫在十二月份推出HashKey Chain,基於以太坊的二層協定。歡迎大家跟我們來合作,HashKey Chain與其他Chain不同的地方是,我們會提供,從KYC、AML到CFT,不同的層次、不同的金融服務、不同的金融產品,對KYC的要求可能會有差別,讓大家能夠在合規、受監管的前提下,安全地開展區塊鏈上面的應用,尤其是涉及到虛擬貨幣以及Token方面的應用。
“客戶要的是牆上的洞,而不是手上的電鑽”
最後,我想以德國博世公司執行長在本次演講結束時的一句話,客戶想要的是牆上的洞,而不是手中的電鑽。
DLT、Chain都是電鑽,用戶不是要區塊鏈,是要基於區塊鏈上的許多應用,基於區塊鏈,基於不可很多本所創造出來的新的資產,這些資產能夠成為用戶資產配置裡或缺少一個階段。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資訊來源:0x資訊編譯自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HashKey Group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