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讀了一篇文章《作為VC,我是如何錯過Virtuals Protocol的100倍投資機會的》,聯想自己前兩天剛好也寫到錯過了Pudgy Penguins,因此總結了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這篇文章裡,作者詳細描述了他與Virtuals團隊互動的整個過程,在我看來下面幾個關鍵事件是這個互動過程中值得關注的點:
第一:「創始團隊最早在7月(ETHCC期間)聯繫我,當時他們的完全稀釋估值(FDV)僅為5000 萬美元。在此之前,我其實在第一季就透過共同的朋友聽說過這個項目,那時候他們的估值還更低。
第二:「我從一些加密領域的朋友那裡聽說了他們從PathDAO 時代的品牌重塑,以及他們關於AI 智能體代幣化的理論。在經歷了熊市、沒有重大中心化交易所(CEX)在上市的情況下,這種堅持繼續推進項目的毅力令人敬佩。
第三:“今年早些時候,我們看到許多結合加密與AI 的項目試圖實現去中心化計算或推理。坦白說,這些項目中有很多只是空談。”
第四:“GOAT 激發了關於AI 智能體代幣的熱潮,因為它讓市場開始想像,當AI 智能體能夠與某種貨幣交互時,會帶來怎樣的可能性。”
“意識到這一機會後,Virtuals 團隊迅速行動,展示了他們的技術實力。他們的代幣化AI 智能體LUNA 於10 月16 日上線,僅比GOAT 發布晚一周。”
當第一個事件發生時,計畫所在的這個賽道暫時還看不到前景,或者即便可能有前景,未來的不確定性還相當大。
僅僅估值低並不是優勢。
因此,如果保守一點,不投這個項目沒什麼可惜的。如果是我,我也不投。
這讓我想起特斯拉的案例。
一位我非常欽佩的科技投資人曾說:他開始大膽下注特斯拉是在上海工廠能夠成功地實現規模化量產後才開始的。如果特斯拉走不到這一步,隨時都可能完蛋。走到這一步,後面才有出現奇蹟的可能。
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我認為投加密項目也是類似。如果一個賽道不確定性太大,隨時可能死亡,這個時候下注風險還是太高了。
當第二個事件發生時,投資人能明確一件事:這個團隊的創辦人可靠,值得信賴。從投項目就是投人的角度來看,這點這個項目過關了。
但也僅此而已,人過關,不代表專案一定成功。專案的成功還需要執行、策略等各方面的成功。這些要素都需要市場的檢驗,而這個時候還是看不出來。
所以走到這一步,如果是我,我還是不會投,但我會關注這個項目的發展,一旦覺得他後續的運營、策略和方針都很符合我的預期,那我就隨時準備入局了。
對第三個事件,我的感受和這位投資者一模一樣,我對絕大部分早期的AI + Crypto項目都不看好,都認為是假借風口的偽需求。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第四個事件。
如果投資人在Goat出現後,認為AI代理會有極大的發展空間,並且看到Virtuals這種用加密資產幫助AI代理融資,支持AI代理髮展的模式行得通,那這時候就真的可以大膽入局了。
因為這個時候,投資人已經確認:團隊可靠、方向正確、策略正確,那麼剩下的風險就應該要敢承擔了。
所以只要在這一步能大膽入局,我認為都不算錯失機會。
雖然比起在第一件事發生時就入局收益小了許多,但此時入局風險也小了許多。對於資金體積稍大的投資者,我認為在這一步入局是最合適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