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鬆綁、V4上線、分成實驗,UNISWAP重估的關鍵時刻


在過去兩年,Uniswap作為DeFi的領先協議,儘管擁有最高的交易量和費用,卻未能為代幣持有者帶來收益。然而,到2025年,它的局面開始改變。 Uniswap經歷治理和協議的變革,法律身份的確立為未來分紅機制奠定基礎。隨著產品迭代和交易量回升,市場開始重新評估其價值。估算顯示,Uniswap在引入分紅之後,其估值可能超出當前水平2.5倍。儘管仍有風險,Uniswap具備重新獲得市場話語權的潛力。

過去兩年裡,uniswap一直被困在一個估值悖論裡:作為defi的龍頭協議,它坐擁行業最高的成交量與交易費用,卻無法為代幣持有者帶來哪怕一分錢的回報。 ,卻無法為代幣持有者帶來哪怕一分錢的回報。

但進入2025年,uniswap的故事,似乎正在進入下一個階段。協議本身在變化,治理也在變化,唯一沒變的

當我們試圖回答關於uni::

基於當前種種“天時地利人和”,它的合理估值應該是多少錢?

所以,UNISWAP了。

協議現狀:從不分紅的敘事,到被低估的現實

在2025年2月,UNISWAP終於等來了一個改變敘事的節點———— sec(sec)宣布,正式結案對,Uniswap Labs的調查

這不僅為uniswap自身掃清了多年的合規陰影,也為整個defi:協議層的開放式金融基礎設施,仍然有空間在監管框架內生存並擴張。 ,仍然有空間在監管框架內生存並擴張。 ,仍然有空間在監管框架內生存並擴張。

與此同時,uniswap的產品迭代也在悄然完成一次代際升級。 2025年初,V4正式上線並完成多鏈部署,借助,鉤子,uniswap的流動性聚合效率進一步提升。 unichain:僅:僅2025年5月,uniswap的單月現貨交易量就達到88.8.8億美元

除了交易量回升、 v4上線等催化因素,uniswap在治理層面也迎來了一個潛在的關鍵改變。 uniswap 基金會( uf)8月12日提議,在懷俄明州註冊去中心化非註冊非營利協會( duna),並以此為基礎組建“ duni”作為uniswap治理的法律實體。

這意味著,未來uiniswap dao將擁有一個法律身份,能夠在鏈下簽訂合約、僱傭合作夥伴、履行稅務合規,同時承認鏈上治理的合法效力。最關鍵的是,duni將為治理參與者提供有限責任保護,大幅降低因協議決策可能帶來的個人法律或稅務風險。這項結構性改進恰好補齊了分紅機制落地的最後一環:過去不可觸碰的“法律灰區”正在被制度填平。一旦duni成立,協議收入真正進入

但相比協議本身的擴張節奏,uni的估值節奏卻仍處在舊軌道上– – 幣價徘徊在10美元上下,defillama顯示其持幣者收入為0,協議層產生的年化費用近協議層產生的年化費用近

這背後當然有理由。 uniswap的治理從一開始就將協議收入設置為“ 0分成”,將全部交易費用讓渡給lp。但現在,故事正在改變。 ,故事正在改變。

dao已啟動針對v3全礦池統一收取0.05%協議費的試驗討論,技術上也早已部署好“質押+委託→分成”的unistaker模塊,監管風險的清除使這一分配邏輯具備更現實的執行空間。 ,監管風險的清除使這一分配邏輯具備更現實的執行空間。

問題是:協議的結構變了,市場的定價邏輯卻還沒變。 ,市場的定價邏輯卻還沒變。

uniswap正在從一個“不分紅的基礎設施”,向一個“具備潛在現金流分配能力”,仍停留在過去,仍停留在過去“ 只講故事、不講收益”的估值體系中。

而這,恰恰是我們認為, – 現在的uniswap,值得被重估的起點。 ,值得被重估的起點。

估值口徑:用分紅預期看待未來估值

在現有的定價邏輯中,uni 更多被視為單純的一種加密貨幣。沒有分紅、沒有費用回流,市場自然不會按照“能產生現金流”的邏輯來給它定價。

而一旦這個協議分成前提成立,uni的估值邏輯就不再是「市場情緒×,而是「可分配協議收入×××pe倍數」。

在這種情況下,最直接的估值方法就是::

預期估值=當年預期分紅×pe倍數

分紅:用協議年化收入×分成比例計算。 pe倍數:在多數defi協議中,40–60倍是常見區間,但

首先看規模。根據defillama數據,uniswap過去30天的交易量達1090億美元,pancakeswap的655億美元,還遠超raydium的326億美元。換句話說,它一個月的交易量,它一個月的交易量

UNISWAP

對比其他dex相關數據,顯然uiniswap 這樣已經驗證了跨週期能力、收入佔據行業絕對份額的協議,早已形成“斷層式”,更體現在收入的可持續性與分佈廣度,更體現在收入的可持續性與分佈廣度——— 它覆蓋了以太坊、 polygon,

UNISWAP標題

其次,對比當前其他dex的p/efes/tvl區間,龍頭估值普遍會比二三線項目高出30%〜100%。在全球合規化敘事、費用開關落地預期,以及機構更傾向配置頭部協議的背景下

以業內偏低均值40倍pe為基數* (1+30%〜100%)= uni pe = 52倍-80倍

⬇️

取中位數pe值為66倍

最後,pe不是一個死數,它會隨著市場利率、行業景氣度、協議競爭格局變化而波動。如果要橫向對比其他協議的收入和估值,可以直接去defillama查一查數據,把uni放在同類榜單裡去看,66 pe是不是高估,你心裡會有一個直觀答案。 ,你心裡會有一個直觀答案。

估值推演:uniswap,憑什麼未來值$26?

所以如果用傳統金融的視角來看uniswap,最直接的估值方法就是現金流折現法( dcf)的簡化版本看待:以未來一年可分配的現金流為基準,乘以潛在的市盈率(,得到合理市值區間。),得到合理市值區間。

過去30天,UNISWAP的總交易量約為$109B。按平均0.3%手續費率計算,協議在這一期間產生的總手續費約為$3.27億美元。由於費用開關尚未開啟,這部分收入目前全部流向lp ;但一旦分紅機制落地,協議可按一定比例(假設10%~25%)

將30天的交易數據年化,得到年度可分配現金流區間::

分成比例10%:$109B×0.003×0.10×12≈$39240萬分成比例25%:$109B×0.003×0.25×12≈$9.81億美元

(因為據gauntlet報告,uniswap v3的費費開關機制支持按10%-25%多檔切分lp收入,目前dao治理也已開啟試驗礦池統一收取0.05%協議費用

UNISWAP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在上一節中我們合理推斷的pe水平約為66倍。代入計算公式:

10%):$3924M×66≈$25.9b25%):$9.81M×66≈$64.8B

Uni $10.5b,$10.6 $10.6 (截止2025年8月8日晚222)

低分成場景:$26.2高分成場景:約$65.4

從估值結果來看,即便是保守的,10%分成比例,對應的合理價格也較當前水平有超過2.5倍,潛在重估幅度則可能超過,5倍。

換句話說,市場對uni的定價,正卡在費用開關啟動前的“低估”,現金流邏輯將取代單純的交易量情緒,成為驅動估值中樞上移的核心力量。 ,成為驅動估值中樞上移的核心力量。 ,成為驅動估值中樞上移的核心力量。

當然,一個項目的合理估值還受到多重因素綜合評判,Uni一下衝到估值天花板也不太符合市場邏輯

分紅的現實與想像之間:機會、路徑與風險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協議分成聽起來很好,但真能兌現嗎? ,但真能兌現嗎?

其實這個問題,在過去幾年一直是懸在defi uniswap,除了上述講過的監管、治理、技術問題正在被妥善解決外

sushiswap從誕生起就以“手續費分給持幣者” 作為代幣激勵;gmx,dydx等協議也早已形成了“質押=收入權” 的市場心智;新一代交易協議如環境,小牛pancake v4,紛紛在上線階段就內置“分成邏輯”。

UNISWAP

但不代表風險已消失。

費用開關仍未正式開啟,一切估值預期仍建立在,“合理” 的假設上;

2%的永續通脹機制已於今年啟動,在分紅尚未兌現之前此外,費用開關的開啟並不等於所有人都能“坐享其成”,分紅或許需要門檻,真正能夠享有現金流分成的比例也仍未知。 ,真正能夠享有現金流分成的比例也仍未知。而最核心的風險在於———一切仍取決於dao的決議。

但這一次,UNISWAP。

結語:估值之外,是對方向的下注

至此,可以確定的是,uniswap它的估值邏輯

唯一滯後的,是市場情緒與定價模型。 ,是市場情緒與定價模型。

從當前的數據看,uniswap的交易量已經重回高位,分成機制也開始具備落地可能,現金流模型也正在重塑市場對uni的理解。相比於泡沫時期的模糊敘事,如今的uniswap,反而更具備“價值回歸”的基礎。 ”的基礎。

當然,估值模型只能告訴我們:“如果一切順利,uni 可以值多少錢?”

但最終,uni的價值,不止在於它能不能分紅,而在於它是否能在defi敘事最不被看好的時刻,重新拿回話語權。 ,重新拿回話語權。

因為,市場未必總是理性定價,但總會遲到地補課。而這一次,或許是時候重新上課了。 ,或許是時候重新上課了。

本文數據基於2025年8月8日至8日至8月10日的統計結果,後續情況可能有所變化。 ,後續情況可能有所變化。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互聯網。版權歸作者White55,火星財經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