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科學春晚,還得是B站:稚暉君機械臂搭廣寒宮,院士下半身直接消失》
作者:金磊衡宇
來源:量子位元
圖片來源:由無界AI生成
聽聞B站要搞一場科學春晚-超級科學晚。
這種熱鬧,我們必然火速趕到第一現場來感受感受。
作為一場以科學為主題的晚會,最值得關注的自然是在晚會中展示的一個創意實驗。
最令現場「wow」聲一片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解釋葫蘆娃六娃的隱身秘訣。還原地展示了下半身消失術——當然了,背後是科學的柱鏡光柵遠離。
以及因自製機械手臂視訊火爆全網,被稱為「野生鋼鐵人」的UP主稚暉君,也激情為科學營業,把他自研的機械臂實物帶到了舞台上。
營業項目是:在月球蓋廣寒宮要用什麼工具(現場模擬月球挖礦流程)。
而整場活動裡最讓我們關注的,是B站基於過去一年的全站用戶數據,首次公佈了嗶哩嗶哩2023年度五大科學焦點榜單,它們分別是:
AIGC、室溫超導、腦機介面、黑洞、可控核融合。
那麼B站發布的這個榜單是怎麼來的呢?
就以咱們平時關注最多的AIGC相關技術來說,作為今年最熱門的科學技術領域,B站一年來AIGC相關的視頻播放量,已經達到了90億,UP主投稿330萬條。
如果你對這塊領域有興趣,光在B站看影片自學,就足夠讓你從一無所知的AI小白,成長為能利用AI工具寫論文、做影片的專業人士。
很難想像,在這樣一個注意力稀缺,一切追求強刺激的時代,還會有這麼多的年輕人,願意靜下心來,去關注AIGC、室溫超導、可控核融合這樣的專業科學話題。
而B站這張榜單更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它除了讓我們看到年輕人最關注的科學技術是什麼,更讓我們看到了一種可喜的趨勢:科學知識的雙向流動。
在這場科學普及浪潮當中,年輕人不再是被灌輸知識的那一方。相反,憑藉著對網路的深度理解,年輕人們正成為科學知識傳播不可或缺的一環。他們主動選擇喜歡的科學領域,主動為科學發聲、付出實踐,釋放自己的求知慾望。
正所謂好奇心是人類科學進步的起點。
當無數年輕人有了好奇,科學自然也就有了其茁壯生長的土壤。
用戶pick了最潮的AI技術
在本次的榜單中,最為聚焦且亮眼的那一個,非最潮的AI技術內容——AIGC莫屬了。
我們若是在B站中搜尋關鍵字“AIGC”,映入眼簾的就是刷不完的相關影片。
內容從GPT-4、Midjourney、各類生成式AI應有盡有,播放量動輒是數萬、數十萬,甚至百萬級:
許多好玩有趣且極具科技感的視頻,都是首發於B站。
例如先前大火的《弱智吧為何成為AI頭號公敵》,便是其中之一,目前播放量已有353萬之多:
畢竟在AIGC大熱潮之初,弱智吧可謂是各路大語言模型都需要直面的民間評測benchmark。
各個精闢的問題看了直叫人“大無語”,充滿了邏輯陷阱在裡面,而這也成了考察大語言模型邏輯和理解能力很好的標準。
例如對於“天文望遠鏡那麼厲害,為什麼看不到地球”,AI便會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起來:
不過對於像「為什麼貝多芬不出新歌了」這樣的問題,AI回答的就很合理了:
這種有趣的影片內容,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將大語言模型底層邏輯的缺陷揭露了出來,讓人們以另一種角度了解到了當下最潮的AI技術。
同樣是數百萬播放量等級的影片《和ChatGPT說「我7歲那年,媽媽過世了。妳能當我的媽媽嗎?」,則是將AI科技的溫度感直接拉到滿值狀態。
這一次,ChatGPT充當起了7歲男孩的“賽博電子母親”,面對孩子所述的句句思念,ChatGPT以一位母親的角度真的像人類般給予了滿滿的關懷。
這段影片可謂讓無數網友當場淚目,也有人表示:
我理解了科技的意義。
說實話,確實是有溫度的文字。
雖然上述兩個案例都屬於大模型能力測試類視頻,但新穎的切入角度給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更是加深了觀眾們對AI技術的認知。
當然,提到AI技術,正所謂“能用起來才是硬道理”,在B站科技類知識視頻中,也有許多AIGC實操類視頻深受觀眾老爺們的喜愛。
例如UP主「從零開始MrZero」的《如何不寫程式卻能製作你人生中的第一個遊戲》,播放量直接突破1000萬
短短半小時左右的影片便可以手把手教你搞開發,不需要你會繪畫,更不需要你會敲程式碼的那種。
諸如這樣的影片更是激發了許多人的熱情與大膽的想法。
評測已然是一片思想的交易所和技術的探討,像極了大型「課後討論社群」。
再如在充滿AIGC工具的當下,要是想尋找一個自己心儀的工具來用,大部分大概率第一個想法就應當是衝到B站去搜尋。
事實上,B站確實有許許多多AIGC產品安利類視頻,例如《10個打工人變態神器,我打算節後偷偷用起來》,僅是安利了10款實用工具,便有740萬的播放量:
像是Runway、Beautiful AI、ChatVideo、Echarts等等,不論是修圖、做PPT、做表格,總有一款你能pick上的打工人辦公神器,讓你的做事效率直接Pro Max。
就連很多AI搞笑娛樂類的視頻,也往往都是首發於B站。
例如《威爾史密斯吃麵》:
還有《聽郭德綱老師講英文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此條影片由AI生成》:
這些AIGC生成的娛樂視頻,不禁讓眾多網友眼前一亮,直呼“好活,當賞”
……
不過朋友,看到這裡,你是否會有一個疑問──
無論是B站這次的超級科學晚,還是站內的熱門視頻,為什麼都跟科技、AI掛鉤了起來?
不再是你以為的B站
不賣關子,因為現在的B站,不再是你印像中那個充滿二次元的「小破站」(網友們對B站的暱稱)了。
它的新定位、新的「打開方式」應是這樣的——
科學知識與技術的主要陣營。
為什麼這麼多的年輕人,在學習知識的道路上pick的對象會是B站?
這就要回答一個「裡面有什麼」的問題了。
例如在亞馬遜資深首席科學家李沐,他便在2021年3月選擇進駐B站,開始教授AI相關價格。
時至今日,李沐老師已經發布了近250個授課教程視頻,坐擁65萬粉絲。
甚至AI專業的學生們,都被導師安麗去看,連導師們自己也是粉絲在追更。
再如我們在超級科學碗看到的「野生鋼鐵人」稚暉君,坐擁252萬粉絲的他,毫不誇張的說,只要他出一期視頻,就能喜提熱榜。
更重要的是他影片內容的質量,個頂個的充滿硬蕊科技,稚暉的靈感和想法更是讓觀眾大寫的服氣。
還有眾多科技類的主流媒體,也會選擇在B站開拓陣營、傳播高品質的科學知識(量子位元也是喔~)。
AIGC之外,室溫超導、核融合等也是B站年輕人Pick的前沿科學方向之一。
今年韓國超導團隊發布LK99相關論文之後,B站上一大批UP主上傳了視頻,跟進這一前端科學熱點。他們有的試圖復現LK99的超導現象,有的帶著粉絲解讀Nature論文。
參與討論的除了年輕的UP主們,還有一些院士、教授級的專業大牛。例如中科院物理所的B站官方帳號,就直接帶著粉絲去查看韓國團隊的原始文獻,從論文中的晶體結構,為粉絲解讀韓國團隊室溫超導材料的可行性。
對一般人來說,這些原本都是極難接觸的領域。
但隨著各路科學界大牛的日常,以及年輕人的自發性探索,B站上很容易就形成一種討論的氛圍。這種氛圍形成了對科學的「祛魅」。
高精尖的科學議題不再被束之於象牙塔之中,每個有興趣的年輕人,都可以在B站上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識。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像「室溫超導」這般專業性話題,被熱議討論最多最火的場地便是B站了。
我們都知道科學的進步除了需要無數有遠見的人的創造性思想,也需要無數個細小的進步。
當下生成式AI的爆火是從較早的AI時代的技術增持,一點一點的增持、演變、優化而來;而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AIGC技術已然是破圈深入大眾的那種。
那麼站在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科學技術就需要一個發聲的平台,而且是不同於學術期刊,是需要更大眾化、低門檻的平台。
在這種平台之中,科學技術還不只是需要被傳播那麼簡單,更需要無數專業人士和科學愛好者參與其中討論、思想碰撞,由此成為推動科學發展的「助推劑」。
或許,B站正是最適合的平台之一了,你覺得呢?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