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重命名熱潮:品牌是否能迎來新的機會與發展


MakerDAO正式更名為Sky Protocol,並將代幣和穩定幣升級為SKY和Sky Dollar(USDS),引發老用戶的不滿,指出新名字缺乏特色,甚至擔心去中心化的願景被破壞。今年已有40多個項目更名或合併,改名出於資金整合、品牌更新及技術升級等考量。專案方透過改名策略吸引關注,但更名並不等於改變命運,持續改善產品和使用者基礎才是關鍵。在市場競爭加劇的環境下,更名成為專案方搶佔市場的手段之一。

MakerDAO 正式更名為Sky Protocol,把自己的代幣和穩定幣升級到SKY 和Sky Dollar(USDS)。由此引來大量老用戶的「diss」,除了上週吐槽團隊不專業、原X(推特)帳號沒有語音處理外,更多人認為新名字毫無特色,甚至失去了Web3 的特點,最愛一家Web2 科技公司,不如MakerDAO 令人印象深刻;還有KOL 直言團隊已經破壞了去中心化的願景。

縱觀加密貨幣週期更迭,更名、合併、或代幣換名等作業屢見不鮮。根據律動BlockBeats不完全統計,光是今年以來涉及協議、項目或代幣換名變更或合併的項目就多達40餘個除MakerDAO外,還有Galxe(現更名為Gravity)、Helio Protocol(現Lista DAO )、Polygon(代幣名為POL)等知名協議和平台都進行了名稱(或代幣)的變更。

為什麼大家都迷戀改名?

將視野廣闊整個產業,從律動整個整理出來的表格分析可以看出,協議或專案改名的重點包括:資源和資金的重新整合、品牌定位更新以及重大技術升級。此外,改名還可能帶來簡化結構、重大人事活動、緩解監管壓力和差異化競爭等因素的影響。在市場環境不佳或專案遭遇冷遇時,改名也可能成為市場焦點的策略。

以MakerDAO 為例,加密貨幣研究員浩田指出,對於這類DeFi 老項目,存在繞不開的監管合規問題,除非偏安一隅,但凡有拓展市場規模之心就勢必得迎合監管,本次更名也是如此其做出了改變的第一步。 MakerDAO的野心並不局限於鏈上做一個更去中心化的穩定幣,而更傾向於擴大自身業務範圍和市場用戶佔有率。

這樣Solend(現Save)、Mirror L2(現Mirror Stake Protocol)、Qredo(Open Custody Protocol)等項目,更名換名為了更好地反映自身的核心業務方向和技術專長,使得用戶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這些協議目前是關注的領域。

Amber Japan(現為S.BLOX)、Fantom(現為Sonic Labs)涉及團隊主題權變更、或技術與品牌升級。

以Fantom 為例,今年8 月2 日,Fantom 正式更名為Sonic Labs。 Sonic 是一條全新的L1,可透過原始L2 跨鏈至以太坊。同時,Sonic 增設了全新的Sonic基金、Sonic Labs 以及全新的而Fantom 創辦人Andre Cronje 作為DeFi 領域的領導者,創辦人也是Fantom 基金會。但成員2022 年他突然宣布暫時退出DeFi 產業,導致市場對Fantom 的信心復甦,FTM 代幣的價格也因此回歸暴跌。而這次更名也涉及人事的波動,Andre Cronje 成為Sonic Labs 的技術長(CTO)。目前來看,Fantom 透過改名和架構調整,試圖嘗試機會重新啟動市場,並重塑多鏈事件的然而,再次引領DeFi走向輝煌,還有待時間檢驗。

還有專案透過改名來變更和拓展拓展,提高專案發展想像力。以Galxe(現一些Gravity)為例,其從Web3最大的任務平台轉型為全鏈抽象設計的Layer1區塊鏈。先前Galxe已擁有超2500萬個用戶地址,與超6000個專案方/社群合作,且已上線了Binance、OKX等主流交易平台。在變更為公鏈之後,原有用戶很大程度上將保留並緊隨其後。目前Gravity月活地址數也已恢復到往期最高水準。而在新公鏈的生態建設上,Gavity 可以依托多年的計畫經驗和人脈關係,在基礎的DeFi計畫募集和尋求合作上會省去一股強大的力氣。

今年的另一個認知的更著名的實踐是Fetch.ai(FET)、SingularityNET(AGIX)和Ocean Protocol(OCEAN)的代幣治療病例。三家專攻AI的計畫在今年6月宣布將建立一個去中心化人工智慧聯盟,將其代幣FET、AGIX、OCEAN合併為ASI,就是為了組成一個人工智慧超級聯盟,以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在AI敘述熱潮的持續加持下,三個項目選擇將自身資源和資金整合,聚力推動新的項目,也不失為一種突出重圍的方式。

主要項目還是在追求自身建立與提升品牌形像等正面效果回饋的前提下發起更名。但加密貨幣市場也不乏一些詐騙項目透過不斷更名來掩蓋人耳目,多次騙取用戶資金。例如項目@realtronarmy。由於最近meme 平台sun.fun 走熱,該專案試圖透過「摩擦熱點」發布新幣,騙取用戶資金。不過馬上有眼尖的網友發現,該專案本身曾多次更名「換馬甲」,透過發行新幣來「割韭菜」。被曝光後,該項目推特號目前顯示已被註銷。

改名後「效果」如何?

更改品牌名稱或創建新的代幣符號,代幣就能夠以新的價格曲線「重新開始」。

今年3月,曾有媒體對15個近一年品牌培育後的代幣價格走勢進行了盤點,發現在品牌培育後代幣價格開展表現走勢時,平均最高漲幅近243.5%。如去中心化拍賣平台Bounce Finance於2023年12月,趁著比特幣生態風頭正勁之時,宣布品牌升級為Bounce Brand,產品全線向比特幣生態傾向,而其效果也十分顯著,在改名後的AUCTION中最高漲幅達223%。不過「熱點效應」更名帶來了負作用,也隨著比特幣市場熱度的褪去而浮現,更名帶來的拉盤效應只維持了上週還有餘,幣價就回落到改名前水平。

拍賣走勢圖來源:CoinGecko

可見,改名並不意味著「改運」。在短暫的市場熱度之後,團隊如何利用成功熱打鐵、緊抓機會發展或發揮自身抓優勢才是永續之道的關鍵。 OKX撕破的案例之一。 2022年1月,OKEx正式更名為OKX,並設計了全新Logo。品牌升級後的OKX,緊接著打成長一套組合拳:持續社媒宣傳、海內外廣告投放、知名賽事贊助等;產品業務線上,OKX Web3錢包的推出火速抓住了市場痛點,成為本次品牌升級的重要轉捩點之一,也使其在極短時間內順利將新品牌打入用戶心中。

寫在最後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拋開架構變更和監管等偵查因素,中小型專案主動更名的行為已更多地轉變為一種「宣傳策略」。由於缺乏新的敘述,專案方難以形成有效的品牌造勢策略。

自2020 年的DeFi 之夏和2021 年的NFT 之夏以來,市場早已沒有出現能夠達成廣泛共識的主旋律指示比特敘述。幣生態熱潮僅持續了不到半年,而Solana 上的meme 崛起又不符合加密貨幣原教主義者和真建設者們的「實幹」精神。市場上甚至有觀點,認為比特幣和Solana 等新生態的敘述在一定的程式設計中也是在「重複」以太坊的老路上。

在本輪週期中,多方博弈更加公開化。與前幾輪週期中散戶「無腦梭哈」的情況相比,現在的散戶更加穩定,牢牢抓住籌碼。這樣的市場環境,專案方紛紛出奇招以搶佔焦點,其中以更名為噱頭的「品牌搶佔」成為他們的殺手鐧之一。然而,更名並不等於改命。事實上在牛熊市交替中成為「幣圈常青樹」,還需要擁有大量的用戶基礎、好用且符合剛需的產品、真正的創新、找到堅定的信仰和恪守的堅持。

最後,大家如果想為專案取一個好名字,也可以看看這篇玄文作為參考:《讀加密貨幣專案的命名藝術:成功的第一步是先有好名字? 》。再附上「學」命名網站,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參考資料:

https://www.panewslab.com/zh/articledetails/87ijlftv.html

https://www.theblockbeats.info/news/54801

https://www.ignasdefi.com/p/seven-emerging-trends-in-crypto

歡迎加入律動BlockBeats官方社群:

Telegram 訂閱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交易所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帳號: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資訊來源:0x資訊編譯自網際網路。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